江阴在重新启动的资本市场上再度抢占先机30家后备上市企业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06-05-29 08:00 阅读量:75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杨建忠记者祝维达、朱海录)在资本运作上取得了辉煌业绩的江阴市,显然在重新启动的资本市场上再度抢占到先机。17日,随着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并施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企业国内上市工作重新启动。记者昨从江阴市上市办获悉,经过近两年的准备,该市目前已培育30家后备上市企业,其中8家公司近两年内可望上市。“江阴板块”酝酿强劲扩容,将再次凸显爆发力。
去年来,由于种种因素,证监会暂停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工作,但江阴在“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上市工作机制推动下,上市准备工作一刻也没停止。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江阴市确立30家企业作上市后备队,并组织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外出学习企业上市经验,参观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召开上市推进会,解说政策、通报各企业工作进程。相关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企业进行政策分析,辅导上市知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为“江阴板块”扩容赢得先机。目前,这30家后备上市企业中,已有8家设立了股份公司,伺机而上。
享有“华夏A股第一县”美誉的江阴市,拥有18家上市公司,其中,国内控股上市公司14家,占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江阴上市公司因数量多、业绩好、质地优,在资本市场获得了很高声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江阴板块”。借资本市场“输血功能”培植企业的“造血功能”,江阴上市公司解决了资金“瓶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做大做强,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不仅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资本运作使脱胎于农村的乡镇企业实现裂变式发展,“草根经济”向“树根经济”转变。目前,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18家企业集团公司,销售、利税比重已占江阴经济“半壁江山”。
多年来,这一被称为“江阴现象”的资本运作模式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月28日—30日,来自海峡两岸的上市公司负责人、专家学者将聚首江阴,参加海峡两岸上市公司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这是海峡两岸首次以上市公司之间合作与发展为主题举行的高峰论坛,与会代表将就沿江开发和经济国际化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机遇等主题展开讨论。江阴市上市办负责人还透露,江阴现有上市公司中工业企业占绝对优势,这次30家后备上市企业中,一、三产业也占有一定比例。
源自2006-05-29《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