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老新村整治推行三种模式
南长老新村整治推行三种模式
老新村整治这一“民心工程”,近年来赢得了百姓的掌声,但如何走出老新村整治后“光鲜一阵子,最后又回到老样子”的怪圈,各小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长效管理模式。昨从南长区房管局了解到,该区的老新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业主自治、街道接管、市场化运作三种管理模式,今后他们将在改造过的老新村全面推行这三种模式,实现100%长效管理,让老新村永远“保鲜”。
南长区共有37个老新村,建筑面积超26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3万余户、12万余人,占全区住宅面积的1/3,是锡城老新村面积最大的区。到目前为止,先后已有21个老新村的158万平方米住宅楼得到市、区两级综合改造,占全区老新村总数的60%。经过翻新房屋、补种花木、增设围墙、利用空地辟出汽车泊位等一轮轮综合整治,这些老旧小区的环境变美变干净了,居民生活方便了,安全有保证了。“整治后的老新村面貌是漂亮了,但这种漂亮的持续离不开长效管理。”南长区房管局局长苏惠民表示,这两年,改造后的老新村根据自身实际,主要摸索出了三种长效管理模式:一是由居民投票选举产生的自治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们承担小区管理职责,走“业主自治”之路,最早选择这条路的是迎龙桥街道辖内的小区,故称为“迎龙模式”。由于服务内容摸准了居民的“胃口”,业主自治获得了居民的认同和支持。比如锡惠里小区,坚持物业管理经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小区内近300个停车位实行“错时停车”,白天向社会开放以收取停车费,用停车收益业委会为居民办了三件实事:为所有楼道内安装声控感应灯,解决了多年困扰大家的晚上摸黑上楼的问题;在小区内种植香樟大道、桂花园区,美化了小区的环境;对所有房屋外立面粉刷出新,提升了老新村住宅的品质。据了解,目前全区长效管理的老新村走“迎龙模式”的占一半以上,从一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居民对业主“自我管理”的满意度:水车湾、风光里、金星等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都高达90%以上。
街道接管、居民参与的“金星模式”,是南长老新村长效管理的第二个样板。金星街道下设一家物业公司,统一为辖区内改造后的中桥、芦庄等老新村提供物业管理服务。采访中发现,相比业主自治,街道接管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对各社区的配套资产进行统一调配,将产生的收益划拨用于物业管理,为服务和管理质量提供了资金保障。比如中桥二村,街道将小区附近的几家门面房租金下拨给物业公司,一下子就增加了几十万元的管理资金,凭借充足的资金,物业公司增加了家电维修、装饰装潢、钟点工等延伸服务,满足了居民的个性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接盘”的同时,街道发动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参与到老新村管理中去。这些志愿者以前就是社区里的“老娘舅”,他们走家串户搜集民意,在反馈居民信息、调解纠纷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去年10月,整治一新的清名桥街道沁一社区为保持“胜利果实”,将长效管理“一步到位”:聘请一家专业物业公司,开启了全市老新村长效管理的市场化帷幕。专业化的“管家”果然不一般:如今小区内24小时有人巡逻,出入每个门都有保安“把门”,小区道路有保洁员分段清扫,最让居民满意的是车有位停了,整治后新辟出近300个停车位,一车一位,由物业公司专人协调管理。经过半年多运行,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基本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
据悉,依托这三种管理模式,今年年内南长区所有改造后的老新村将100%实现长效管理,最基础的将实行业主自治,有条件的将聘请专业物业公司。为鼓励老新村实现长效管理,今年该区的整治经费从15元/平米增加到了22元/平米,并将对管理成效明显的老新村给予奖励。(记者扬帆)
(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