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盘活”安置房拓展公租房源

发布时间:2013-03-09 08:00    阅读量:344

滨湖“盘活”安置房  拓展公租房源

 

  一边是为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亟需筹建大量公租房;一边是拆迁安置房因与需求不匹配而尚有空置,集体资产寻不到“出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滨湖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在全市率先将闲置的安置房改成公租房,既省下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快速筹集房源,加快解决住房保障这一民生难题。去年该区顺利完成800套公租房指标,今年的200套公租房也计划从中筹集。

  昔日安置小区,来了“新成员”。华庄街道水乡苑是农民安置小区,该街道去年筹集的100套公租房全部分散在这个小区内。记者走进水乡苑四区16-1105室,只见这套六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粉刷一新,防滑的米白色地砖已铺好,卫生间卫浴设施齐备,厨房统一配备了橱柜、灶具、油烟机。“我们对每套公租房作了简单装修,满足入住基本功能需求。”华庄街道房管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首批30套公租房装修已接近尾声,届时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租赁。

  安置房尚有闲置,催生“盘活”理念。一般情况下,新建保障房从前期手续办理到建成至少要两三年时间。滨湖区房管局局长杨南介绍,去年他们通过对全区安置房房源摸底调查,了解到每个街道尚有部分房源因与需求不匹配而空置,“让这些资产‘动’起来,既可以加快房源筹集速度,又能合理利用政府公共资源。”今后一段时期,该区公租房主要在安置房小区剩余未分配房源中筹集,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左右,通过简单装修,具备拎包入住的基本条件。

  “静”资产“动”起来,实现了政府与百姓、发展与民生的双赢。杨南算了一笔账:“十二五”期间,滨湖区要筹集3000套公租房,若全部新建,按照目前每套公租房30万元的建设装修成本,至少需要9亿元资金;而各级政府通过实施调整相应政策,让闲置安置房“动”起来,不仅可以在投入极少资源的情况下加大住房保障能力,而且对于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意义重大。

惠民实事尚有难题待破解。拓展公租房源,滨湖区在全市范围内走出了一条新路,然而这项有益探索还面临着房屋手续办理、房源转性等诸多瓶颈。业内人士称,闲置安置房改为公租房,房屋性质如何界定还有待后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据悉,今年我市还将筹集3000套公租房。市房管局相关人士称,我市将多管齐下增加公租房有效供给,不仅让符合条件者“住有所居”,更让他们住得放心、舒心。

                   (20130304日《中国无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