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五年“洗肺” 下月收官

发布时间:2014-09-02 08:00    阅读量:149

太湖五年“洗肺” 下月收官

 

  眼看暑期即将结束,但无锡水利建管处的工作人员根本抽不出时间带孩子出去旅游,原因只有一个:历时五年的太湖“洗肺”工程再过半个月就要收官。据水利部门最新数据显示,下月初,待仅剩的9万平方米的淤泥清理完后,太湖生态清淤工程从无锡太湖水域清出来的淤泥将达1821万方,按一个标准游泳池约1800立方米容积计算,可以填满一万个标准游泳池。

  清淤面积占全省半壁江山

  昨日,记者在竺山湖看到,湖底淤泥被环保绞吸式挖泥船吸入肚中,再输送进筛分机,筛检大块垃圾后,浓缩泥浆经调制形成泥饼子。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传统清淤搅动大,而生态清淤过程环保,搅动扩散在2米以内,大大减少了水面污染物的扩散。”经过沉淀、固液分离、固化等程序,稀泥浆最终变成固化土,可填埋或做路基建设。淤泥亦可用于制作农作物肥料、营养土等进行再利用。

  据无锡市水利局人士介绍,太湖清淤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中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治太应急既要减总量、又要增容量,分别说的就是打捞蓝藻、生态清淤。”

  省政府2008年下发的108号文《关于加快实施太湖生态清淤工程意见的通知》:江苏省拟清淤面积97.51平方公里,无锡市区的清淤面积共65.14平方公里、清淤土方2266万方,占到全省的63%

  清淤量减掉了400多万方

  实际上,无锡太湖水域的清淤土方量仅需1821万方,比“计划”减少了400多万方。清淤量越大,太湖的“肺”不是洗得越干净吗?为什么又要减少土方量呢?

  “实际上总的清淤面积没有变,只是经过勘测和测量后,我们发现有的地方淤泥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建管处项目部负责人解释说,比如有的地方原计划需要清理湖底50厘米的淤泥,但经勘察后发现,只要清淤30厘米的底泥就可以了。此外,淤泥的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的底泥比较浅甚至没有,用不着清淤。最终结合已完成清淤情况和最新的勘测和测量资料,才确定了实际所需清淤方量为1821万方。

  并非把所有淤泥都挖走

  如何才能准确划定需要清淤的底泥深度?这就需要先掌握每个区域的淤泥成分。专业人士称,湖泊底泥是陆源性入湖污染物如营养物、重金属、有机毒物等的主要蓄积场所。在不同的环境影响条件下,底泥既可以净化湖泊水体,也可以因富含污染物而成为潜在的内源性污染源污染水体,增加上层水体营养。因此弄清楚重要区域水底底泥分布和底泥中的污染物含量状态,对保护水体,制定科学的工程型对策,有着重要的科学和决策依据。

  “挖多深是有讲究的。”他表示,一般来说,越靠湖面的富营养化程度越高,总磷总氮和有机质的含量也越高,而越靠湖底的含量则相对要少。通常情况下,靠湖面30厘米的淤泥有机质含量比较高。该负责人坦言,这也是为什么太湖清淤工程“拖”了这么多年才能完成的原因之一。“前期的监测工作必须做得很细致,否则不是清淤不到位,就是浪费资源。”他说,每次开工前都需要进行监测,并由专业部门出具分析报告,然后再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清淤深度。因此,太湖无锡水域清淤深度从30-50厘米不等。

  建管道输送淤泥

  这么多太湖淤泥,清理出来后放到哪里去?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最让他们头疼的。“淤泥清理出来后,很难就近找到堆场。”他说,由于太湖边的楼盘、景区比较多,不适合作为淤泥堆场。“仅贡湖湾区域清淤时条件比较好。”比如现在的贡湖湾湿地公园那一块,当时太湖清淤时这个公园还没改造,岸边还是一片空地。淤泥抽出来就堆在岸边的,经过固化后可在上面种植绿化,做成风光带。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湖区淤泥只能靠管道远距离输送。

  据介绍,在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实施过程中,管道输送淤泥的平均距离达15公里,最长的要属竺山湖到宜兴新庄堆场,多达20公里。

  近年来,除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外,无锡市大力开展南水北调、内河水环境整治等工程,致力改善水源地水质、保障供水安全。今年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稳中趋好,总体符合IV类标准,各饮用水水源地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入夏以来,无锡市不断完善制水供水方案,及时启动望虞河引江济太,加强蓝藻和水草打捞,加快推进太湖生态清淤,科学提供监测预警信息。截至目前,太湖无锡水域未出现蓝藻大面积暴发,也未发现大面积湖泛现象,为太湖实现安全度夏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40824日《中国无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