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优质空气水源也是发展

发布时间:2014-11-24 08:00    阅读量:184

提供优质空气水源也是发展

 

  受各方关注的《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昨日出台。近日,市人大农经工委和市发改委、市委农办相关人士在采访中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也是发展,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则是为了让这样的保护更扎实、更长久。”

  建立补偿机制,生态保护和建设才能全面、持续推进

  无锡的生态环境正在好转,“河长制”、湿地公园维护、森林抚育等工作正在进行,还有必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么?

  “非常有必要。”市人大农经工委人士说。我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为1327.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28.7%,位居全省第二。之前我市与之相关的政策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补贴的范围小、覆盖面少、力度不足。另一方面,30多年来,我市消耗了百万余亩耕地,原生态的湿地面积也大幅减少,原生态植被和生物种群遭到破坏,这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人多地少、经济总量大、环境容量小的无锡在不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制约也越来越严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的范围、对象、标准、周期、监管等,正是要在对之前生态建设成果更好地保护的同时,持续、全面地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

  建立补偿机制,有助于不同地区和谐发展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

  锡山区东港镇东南村副书记周峰介绍,现在村里最大的资源是7100亩农用地,这不仅是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为周边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空气、水等生态产品。比如一亩稻田在暑期可产生1005匹空调的降温效果,暴雨倾盆时每公顷水稻田要比旱地多蓄水1500立方米。“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我们能按照生态保护的面积、效果等获得补偿,就能有更多精力和财力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周峰说。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使为保护生态而失去新的工商业发展机会的镇、村等获得补偿、增强发展底气,有助于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市委农办人士说。

  补偿机制全域性推进,促使人与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

  《意见》明确,生态补偿机制是全域性的。市发改委人士说,九大板块要同步实行生态补偿机制。为使生态补偿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相一致,补偿范围将逐步向全部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拓展,补偿标准将提高,每3年调整一次,以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行,也将促使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人士认为,该机制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促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也将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有望推进

                              (20141113日《中国无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