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跨界”治理太湖水
主张“跨界”治理太湖水
全国政协委员徐安碧是陶瓷艺术行业的“国大师”,昨晚记者连线时,他正与同界别的其他委员一起参观中国政协文史馆藏的艺术珍品。谈到今年参会带来的提案,他特意在文史馆找了个僻静处:“今年我又关注了环境问题,其他委员都开玩笑,说我玩‘跨界’上瘾了。”说笑过后,他一字一句地把准备好的提案——《关于继续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太湖水质洁净的建议》娓娓道来。
一直生活在宜兴的徐安碧,饮太湖水长大。2007年供水危机后,太湖水治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整治,污染形势得到遏制。然而,最近两年,他在太湖沿岸采风、捕捉创作灵感时发现,太湖里蓝藻暴发虽少见,可入湖河道的水质仍需重视:“特别是通航河道,生活垃圾就不提了,仅是船行过后留下的油污,就得隔一天才退散。”没有好的源头活水,太湖水质好转的步伐日趋变缓。
“从无锡到整个江苏都编制了太湖水治理规划,可治理太湖不是一市、一省的事。”徐安碧经过数月调查后发现,无锡境内的13条入湖河道中,只有三条是完全在境内,其他都是“跨界”河流,涉及一个至数个上游城市,“进入无锡境内,水就是脏的,怎么可能到了湖里就变干净。”他认为,真正落实太湖治理规划,得先打破“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跨界困局,优化补偿考核机制,及时足额地让利益受损方获得治理资金,从而改变“上游无成本释放污染”的不公平现象。
徐安碧认为,“跨界”治污在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中已经有过实战经验,太湖水污染防治也可参考一二。“雾霾吹来吹去,分不清谁的问题,所以每个城市都要减排。”徐安碧拿雾霾治理打比方,只为说明治理太湖之意不在“水”,而在岸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下游城市要行动,靠近活水源头的上游更要优化,才能确保水质洁净到“底”。
本届任期过半,此前一直忧心紫砂艺术传承的“国大师”徐安碧,去年首次“跨界”,尝试将提案选题的目光投向环境治理。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去年提交的《关于加快跨区域送电项目建设的建议》,得到大会重视,如今已交由相关部委着手办理,对减少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十分有益。同时,也间接激励他今年再提水污染治理的话题:“从本质上讲,这其实算不上‘跨界’,因为我一直相信,山清水秀更易激发艺术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015年03月05日《中国无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