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篮”是怎样升起的

发布时间:2015-09-24 08:00    阅读量:109

“吊篮”是怎样升起的

 

  时间:上午9:00-11:00地点:江南大学机械学院

  依靠产学研能“孵出”金蛋,已渐成制造企业的发展共识。

  “尼龙绳较坚韧,比钢丝绳更适合用在高空逃生装备上。”刚一落座,江南大学机械学院教授田常录便与谢家学开始讨论起装备选材的问题,两人越谈越欢,老谢把记者抛在了脑后。

  一年前,谢家学前往德国考察当地吊篮市场时偶然发现,当地高楼内普遍配置了高空逃生设备,心头便萌生了开发新产品的想法。回国后,谢家学通过几年前与江南大学合作组建的江南大学吊船机械研究所,开发出一整套人工手动机械式逃生装备。一经推出试用,便受到用户的肯定。

  当天的讨论源于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为节省空间,田教授考虑把装备设计成可折叠椅子的式样,这样更易受到家庭市场的青睐。

  相较企业在民用市场的拓新,新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颇有亮点。田常录介绍,现在一些垃圾焚烧发电厂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阻碍了生产观察窗口的视线,而传统清理方式则需停机人工清洗。雄宇重工经过数字模拟、软件开发并结合机械原理,成功研制出一款智能清洗机器人。

  谢家学领记者来到模拟环境实验室,“瞧,工作人员一启动按钮,机器人便自动开始喷水清洗,动作很快,洗得还很干净,原有的垃圾焚烧工作照常进行。”据了解,北京首钢、雪浪环境等知名企业已率先应用,生产效率可提高10%以上,且省去大量人工清理成本。

  时间:下午13:00-14:40地点:太湖新城一处建筑工地

  产品制造是一时的,服务却永无止境。这句话现如今被许多制造企业奉为圭臬,而雄宇重工则在吊篮制造的基础上,将“服务化”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谢家学说,近年来,房地产项目增速在减缓。“购买吊篮的刚性需求在下降,制造吊篮利润不大了。”但他又说,建筑商、幕墙公司更倾向于租赁吊篮,“今年吊篮产量在下降,但租量却一直上升”。

  来到太湖新城一处工地,谢家学指着几十台正上下移动的吊篮对记者说:“这边工地用的吊篮全是从雄宇租赁的。”包括宝能城、海岸城、银辉大厦在内的无锡各处工地,租用雄宇重工的吊篮数已达2000余台,占据市场份额50%以上。

  正当记者与谢家学、施工方负责人交谈时,随行工作人员拿出一份设备施工安全审核方案请求审阅。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雄宇事先做的设备安全资料服务,为施工方省去了大量设计、审核的时间,“由于安全方案翔实完善,即使租赁价格比别的企业贵10%左右,我们也乐于与雄宇开展合作。”

  雄宇重工不仅已成为本地最大的吊篮租赁商,不少外地企业也慕名前来。新疆基建市场以往的吊篮主要从内地输送,综合成本很高。“我们与新疆江河幕墙公司合作,在当地设厂,通过吊篮制造与租赁‘双管齐下’,已迅速打开了当地市场。”谢家学自豪地说,现阶段吊篮租赁业务已走出江苏,全国的市场正在逐步打开。

  “这一块租赁市场,今后很可能成为我们的主要增长点呢!”老谢呵呵笑道。

  时间:下午15:30-16:30地点:雄宇重工会议室

  “等会还有几位新加坡客户要来公司,我们就先回去了。”离开了工地,在回程途中谢家学向记者介绍起企业借“一带一路”东风布局东南亚市场的情况。“很振奋,最新数据出来了,新加坡吊篮市场30%的份额都是我们雄宇吃下的。”

  去年,俄罗斯全国使用的高空吊篮有40%由雄宇提供。但随着俄罗斯遭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国内经济规模萎缩,吊篮业务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眼下东南亚正成为企业新的“蓝海”。与新加坡客商的交谈时间不长但很顺畅,对方当场决定签下一笔100台吊篮价值200多万元的订单。“货比三家,雄宇的吊篮质量好,价格适中,我想我们会合作愉快。”一位新加坡客商告诉老谢。

  除了吊篮,智能擦窗机在东南亚可能会成为企业下一个效益增长点。在稍事休息后,企业副总王志华在会议室向谢家学汇报海外市场经营情况:去年企业去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考察,发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前景十分广阔。“仅去年雄宇重工出口的智能擦窗机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增长率达到50%。”王志华说。

  不过,在业绩蒸蒸日上的同时,谢家学也不乏危机意识。“说实话,我国吊篮的质量与品牌认知仍有待提升。”有鉴于此,雄宇在坚持主业的同时,每年投入400多万元经费用于产品高端化提升与装备新领域开拓。

  “只有用好的材料、好的设计以及好的制造,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跟着跑了整整一天,记者都感觉有点累了,老谢却还是在回家的车上拿出手机写着什么。“写什么呢?”记者好奇地问。他把手机给记者看:“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所有高管必须在微信群里分享明天要做的三件事,我刚把明天的‘一日三事’发上去。”

  明天,又将是充满希望和干劲的一天。

  人物素描

  谢家学,雄宇重工集团董事长,人称“老谢”,属微胖界人士。无论忙碌与否,头发总是梳得很整齐。喜欢在实验室和车间钻研技术,笃信“便宜没好货”的老话。

  20多年前,谢家学从四川老家来到无锡谋生。起初在一家大型机械厂里当学徒,喜欢和老师傅讨论技术上的难题,有点完美主义。这段忙碌辛苦的经历终成为谢家学精神世界的“第一桶金”。后来他辞职开办吊篮制造厂直至今日,精益求精的精神都融进了企业的血脉中。

  “其实起初企业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危机还是来了。”随着吊篮制造企业增多,竞争越来越残酷。老谢考虑,低端价格战只会两败俱伤,研制市场紧缺的高端化产品才是王道。在深耕吊篮制造的基础上,老谢将产品线延伸至高空智能清洁设备、高空逃生装备等高端细分行业——300多米的苏州“东方之门”顶端就安装着企业自主研发的重达20吨的智能擦窗机。此外,企业还通过吊篮制造“服务化”叩开了国外市场,循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东风抢占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相当份额的市场。

  制造业振兴的氛围渐起,作为站在经济潮头的企业家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不久前,记者和老谢一起待了整整一天,寻求答案。

                            20150914日《中国无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