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管理要拿出“真功夫”

发布时间:2016-02-07 08:00    阅读量:107

城市建设管理要拿出“真功夫”

 

  一场大暴雨,会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一次大寒潮,会凸显平时城市供水系统被忽视的问题……极端天气,不仅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当“短板”现实地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更应作一番严肃的思考——极端天气来临之际,政府部门等除了早做预警,早做准备之外,更应该着眼于从长远出发,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效能。只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管理服务上展示出“真功夫”与高水平,才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才是现代化城市内涵的应有之义。

  气温一度跌至-8.6℃,寒潮虽然罕见,但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完全可以预见。面对这场已经预见到的寒潮灾害,如何减少损失、平稳度过,无疑是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最现实的考验。回顾过去,别小觑了极端天气的巨大伤害力。2008年那场席卷大江南北的雪灾,不仅造成交通瘫痪,大批游客滞留,更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所以,此次相关部门打起十二分精神也不为过。

  无锡在这场考试中,围绕交通出行、市场供应、社会救助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教育部门启动预案,就既定的一些校园活动做了调整;市区“菜篮子”“米袋子”等主要商品库存储备充足;确保道路通畅,春运首夜,没有一位旅客滞留在汽车站……然而,每次恶劣天气来袭,城市运行中总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其实就是“补短”公开课。比如,此次寒潮让我们的城市供水暴露了很多问题,硬件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如何通过供水部门与老百姓的携手,共同做好防冻御寒工作?经过此次严寒,供水部门有没有对出现供水问题的小区进行摸底备案,为下一次寒潮来袭做准备?除了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运转得怎么样。方方面面都考验着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

  应对自然灾害,在大处需要统筹协调未雨绸缪,还应在小处做好细节,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好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没有对自来水维修工人、环卫工人、停车收费员等户外工作者进行慰问,保暖防护措施有没有到位;有没有对困难老人采取上门结对等措施;有没有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保护性救助,把他们护送到救助管理站或定点医院……在严寒中展现出温情,无锡才能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政府部门尽责、担当,整个社会都要提高应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和运行效率,公众也应具备防灾避险意识和基本技能。一座宜居而文明的城市,理应将灾害应对机制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常态管理。在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中,将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纳入其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的层次,树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避险。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自信而坚强地迎接下一次灾害的考验。

                                        (20160129日《中国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