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减灾建设进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6-12-19 08:00    阅读量:108

防洪排涝减灾建设进入“快车道”

 

  我市防汛排涝减灾建设进入“快车道”。昨从水利系统获悉,2017年相关总投入已排定,将超35亿元,较“十二五”年均投入超出35%

  受厄尔尼诺影响,我市今年汛期(5-9月)面平均降雨1177.3毫米,比多年同期多66.1%,期间河湖水位不断攀高,大运河无锡站水位最高水位为5.28米,比历史最高水位高0.10米,太湖平均水位3.78米,比多年同期平均水位高0.54米。“新的水情、雨情下,部分区域防洪标准偏低、城市防洪体系不完善,部分圩区达标建设不到位、工程管理薄弱等不足亟须加以提升、完善。”市水利局人士说。

  针对近两年洪涝灾害频发的情况,江阴、宜兴、锡山、惠山等地均加大了建设项目投入力度。江阴今冬明春实施67项防汛应急工程项目,总投资超11亿元,项目建设规模之大、投资额度之高均为历年之最。全市最低洼地区——惠山区今年起实施防洪排涝三年行动计划后,抵挡住了超历史的流域性洪水侵袭,2017年还要投入3.5亿元,全面提高区域排水能力。宜兴制订了20172020年的农村防洪排涝规划,总投资近18亿元,其中2017年规划投资5.5亿元,是去年的4倍多。锡山区明年将上马100余个项目用于提升全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投资约7亿元,是去年的2倍多。

  冬日,江阴长泾镇叶桥浜长约1000米的河道内机声隆隆,里面水已被抽干,两台挖机正在紧张地工作,一旁是已完成的新建排涝站底部工程。“一般在冬季开展规划、勘测、审批等前期工作,隔年春季才开工的水利工程,现在提前数月开工建设了。”该镇水利科长李刘洪说。汛期该镇叶桥浜等不设防地有1000多亩农田受淹,经济损失五六百万元。汛后镇里加快了防洪工程建设,以针对恶劣天气提早做好应对措施。江阴通过加强各项建设审批手续的无缝对接,缩短招标文件的审查时间并增加开标室等举措,使防洪排涝项目实施周期由原来的平均390天压缩至270天左右。至昨日江阴已完成59个项目立项,开工24项,完工1项。宜兴、锡山等板块也加紧作好了规划,一批项目要在年底前开工。

  高标准、严要求是近年来防洪排涝建设的“主基调”。惠山区钱桥街道洋溪河南岸约974米长的堤岸进行了加高加固,并用U型板桩与生态网绿滨垫的坡墙结合结构方式新建了生态护岸,根据河岸走势新建了2个种有水生植物的生态凹塘。“以前这里是堆着垃圾的土坡,一到夏天就有臭味,现在这里就是临水公园,每天都有好几百人来散步。”住在临河小区62岁的缪秀娟说。惠山区水利局人士介绍,今年起新建的土质堤防堤顶高程要达6.5米,防洪墙顶高程要增加至6.2米,全面消除二水夹一岸现象,有条件的护岸还要增加堤顶公路,水安全要与水景观结合起来。

                                                                                                                         20161210日《中国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