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进村入户 农村污水告别乱排放

发布时间:2018-01-24 08:00    阅读量:136

管网进村入户  农村污水告别乱排放

 

  近日,气温接近零下,窗外的雨时停时下,宜兴任墅村副书记俞小军在村委办公室坐立不安,“四条岭的污水施工现场不知怎样了,路面还没来得及修复,会不会影响老百姓出行?”他决定去实地看看。

  车子沿着山路驶进村庄,“看,路中央用石子铺的路面就是施工留下的痕迹,近80厘米宽。”俞小军介绍,“污水管网进村入户工程量大、施工情况复杂,有些地方挖得还比较深。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宜兴真是‘下狠心’了。”

  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但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却一直是“短板”。目前,宜兴农村地区有20多万户住户,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的总量约4万吨,污水乱排放现象多。为加强水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太湖水质,去年,宜兴创新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与国内大企业签订PPP协议,投资25亿元,对3000多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治理。任墅村位于宜兴南部,距离城区较远。去年9月,该村任墅新村、四条岭、内唐贡三个自然村先行先试,开启了污水治理攻坚战。

  今年62岁的高武怡在四条岭住了大半辈子,这些年自来水、天然气等逐步“送”到了村庄,村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没想到自家产生的污水也要大做文章。“我这间屋子经历过几次翻新,农村土灶台已改造成了厨房,独立卫生间替代了露天旱厕。”高武怡一边说,一边把记者带到屋外的施工地。只见厨房、卫生间延伸出两条宽近50厘米的沟渠,最终汇总成一条至不远处的窨井盖。待工程完工后,农户家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将通过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以前没有纳管,生活污水去了哪里?“自然渗透。”俞小军回答。几十年前,农村有倒马桶的习惯,生活污水到了田间、河中,后来大部分农户用上了抽水马桶,就在自家屋边挖个化粪池连接到卫生间,池里的污水会自然渗透至泥土中消耗掉。说到这,一旁的高武怡说,“以前我们农村人压根不会觉得这样的原生态处置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电视、网上听到的、看到的多了,才知道会影响地下水质。所以,这项工程即便是要挖路、把自家地面的瓷砖敲掉,我们也照样支持。”

  四条岭对面的任墅新村,工程已接近尾声。村民王建国正打算把自家门口挖掉的菜地重新整理,后门口的场地上多了两个凸起的成品井,一个直通厨房,另一个连接洗手间。不远处的马路边还堆着数根管道,待这些主管道入地后,任墅新村200多户居民的污水管网将正式打通。“以前生活污水会流进附近的河中,现在一点也跑不掉了,洗衣水、厨房水等全部入管。”王建国指着远处说。王建国提到的河是村内的任墅河,该河全长6公里,直通丁蜀镇白宕河,而白宕河直通太湖。此次污水纳管就控住了源头。

目前,除了任墅村外,宜兴还有800多个村庄启动了该项工程,而在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上并不是千篇一律。据宜兴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村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布局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方案。除了纳管以外,有的采用净化槽处理的模式,每几户乃至十几户人家设置一座小型的污水净化装置,有的偏远村庄还采用“四个式化粪池+人工湿地”的模式,每两三户农户的屋后建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湿地内种植水葫芦、美人蕉、夹竹桃等植物。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300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全覆盖。

                              (20180115日《中国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