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规划通过“预审关”

发布时间:2006-11-26 08:00    阅读量:45
●5条线组成轨道交通网,设车站111座 ●明年底陆续启建1、2号线,三阳广场交会换乘 ●老城区主要采取地下方式 ●首条线路有望2013年底通车试运行    本报讯 (记者章莹)昨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担任组长,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南京等地10位高级专家组成的审查组,结束了对我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长达3天的预审论证,并做出“《建设规划》基本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深度,可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书面结论。至此,我市历时2年6个月的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深化工作宣告完成,下一步按程序可向国家发改委报批。    在目前专家组审查认可的规划文本中,我市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线组成,其中1、2、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与“北展南拓,东联西优”的城市战略相呼应。1号线南北走向,从堰桥至雪浪,总长30.52公里;2号线贯通东西,从梅园至安镇,总长28.05公里;3号线从西北斜插东南,从洛社至机场,总长36.95公里。    4号、5号线为辅助线,起到衔接各新城板块的作用。4号线为半环状,从天河经南部新城至查桥,总长40.45公里;5号线从西南直伸东北,从蠡湖至东北塘,总长21.8公里。根据现有方案,5条线共设车站111座。    综合考虑客运需求、城市财力和建设能力,规划到2015年,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模控制在60公里左右。    按照轻重缓急,计划从明年底开始陆续启动建设1号线、2号线,这个“十”字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可重点缓解“无锡站-三阳广场-太湖广场”、“河埒-三阳广场-东亭”两个主要城市轴向的交通压力,两条线在三阳广场换乘。在老城区,轨道交通主要采取地下方式,到城市外围空旷处则为高架。如果审批环节顺利可以如期开工,那么1号线、2号线分别有望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通车试运行。    记者了解到,我市轨道交通设计最高行驶速度为80公里/小时,最大行车密度不小于30对/小时。计划选用B型车,车箱宽度为2.8米,比上海、南京选用的A型车略窄0.2米,车体为铝合金或不锈钢。根据规划,各站点将设置自动售检票系统,同时无锡公共交通卡(太湖卡)也可以在轨道交通中使用。    昨天结束的专家预审会由省发改委主持召开。副市长周敏炜在致辞中表示,“单纯依靠地面道路解决交通肯定不行,在明年城市道路建设告一段落后,工作重心将转移到轨道交通建设上来,这也是集约利用土地的举措。” 源自2006-11-16《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