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水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发布时间:2007-04-11 08:00    阅读量:1212

建筑风水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专家学者肯定风水的积极因素和现代价值

    

    长期以来一直在人间神神秘秘、争论不休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筑风水学说,这次终于浮出水面,登上大雅之堂。

    由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住宅环境研讨会”,于2005年底在北京国务院第二招待所瞩目举行,会议并得到国际易学联合会的支持。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官方出面举办的建筑风水文化研讨会。

    为期5天的研讨会吸引了各地来自高等院校的教授学者、房地产设计和营销人员、建筑和勘测设计人员、企业干部、法律事务所人员、公务员、中医和心理医生、文化和广告策划人员、民间风水研究爱好者等全国各行各业人士100多人参加。与会代表反映: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风水文化的研讨活动,更是一次高层次的学习培训,机会难得,收获很大,意义深远。

    这次会议以“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为研讨主题,邀请了国内一些长期从事易学和风水研究的高层次专家学者讲课,他们从研究交流易学切入,从传统风水文化的各个角度,用现代科学理论的视野,系统而全面地讲述建筑风水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环境,特别是居住的密切关系,不仅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致,而且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建筑风水文化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是否有积极因素和现代价值?能不能公开研究?在这次研讨会得到了正面的回答。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段副主任在致词时说:这次研讨会主要是学术研究。风水文化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易学和风水文化中的辩证、循环、和谐思想是积极的因素。弘扬、研究和传承中国建筑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国际易学联合会邱秘书长在发言时说:风水是自古以来存在的文化现象。凡是存在的,是可以研究的。风水是社会需要的,不需要就不存在,不管你的意愿如何。总之,风水是客观存在的。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对风水不了解、有疑惑,甚至反对,是可以理解的。传统风水确实要提高,要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旧社会的水平上。建设现代风水文化是很有意义的,这次研讨会具有开创意义。我们要高举反对迷信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水文化。希望这次研讨会为研究建筑风水文化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杨文衡: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邀请我撰写《易学与生态环境》一书,是一种荣幸。易学中蕴藏着十分有价值的生态环境思想与观点,需要发掘出来为现实服务。面对当今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再回顾易学的生态环境思想,就会觉得我们对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没有继承好,丢失得太多了。易学中的“节制”观、“天人合一”观和“太和”观,儒家的“禁发有时”论,都是金科玉律,违反不得的。时下环境变坏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的结果,违反了易学的生态环境观点。风水作为中国的风俗文化,与易学有着密切联系。没有易学就没有风水,易学是风水的母体。建筑风水是一种民俗文化,包含地理知识,民间称为“风水先生”,现在有的称为“地理先生”、“环境顾问”。几千年来,人们相信它、并流传至今,难道没有一点道理?风水中有很多科学的东西,需要发掘。同时建筑风水要与时俱进,提升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其成:《周易》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源头活水。《易经》、《易传》、易学是中华文明进行曲的三个乐章。《周易》不仅仅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构成中华文明主旋律的基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还没有哪一部书像《周易》这样引起人们如此长久、普遍和兴趣和针锋相对的争议;还没有哪一部书像《周易》这样派生出如此众多的诠释和研究著作。它是人类“轴心期时代”唯一一本由符号和文字系统构成的书;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本为儒家和道家尊奉的书;是中国科学史上唯一一本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书。因此从易学和易道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探讨中国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思想来源、理论特征,就成为必要和可能。中国古代的风水和中医学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反映。重新确认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与互通,这是历史交付给我们炎黄子孙的使命。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书有:易学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易经是经典中经典、智慧中的智慧、哲学中的哲学。我用“周易与人居环境学”为题,对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作现代诠释。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有目的性,表现在住所上就是有意识地选择适宜人居的环境,营造相应的居室及活动场所。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产生于人居环境选择和营造的需要。我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都城的选址及营造,如古都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都经“风水大师”的选址。古代对风水中对人居环境与调适理论,现代仍有借鉴意义。

    “天地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的基本原则,与天学、地学、人学的关系密切关联。世界著名的科学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文中对中国“风水”这样评价:“风水理论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份和深刻的哲理,中国传统建筑法与大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令中国的建筑文化美不胜收。风水理论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重新来考察它的本质思想和具体技术,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说,“风水”实际就是环境学。我建议用“人居环境营造师”替代“风水师”,把风水学说转化为现代环境理论,为现实服务。

    将风水通过现代诠释,批判性地吸收其合理内涵,摈弃其封建性糟粕,恢复其人居环境学的原本之义,使其为人居环境的选择、规划、营造,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社区人文环境,以及人之身心健康服务,使之达到自然和谐、事业有成、吉祥如意。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于希贤:我们如何来看待在中国和汉文化圈流传了几千年,而现今又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兴趣的风水?北京大学有本刊物曾发表学术文章,标题是“风水不是迷信“。

    风水起源于6400年前,是东方人居环境审美的艺术,它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地植根于民俗之中,体现出敬天法祖的建筑规划特色。离开了国际文化发展浪潮的眼光,离开了几千年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特别是离开了中国有一整套发展完备的、流派纷呈的建筑文化系统,是很难看清楚风水本质的。风水是东方儒、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它和西方建筑文化分属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建筑文化传统。阴宅风水在新时代不宜提倡。21世纪建筑风水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外国人承认自己先人创造的文化,如建筑、雕塑、精神等文化和艺术,并为之骄傲。现在日本、韩国等外国人相信中国的风水,而我们却不提倡和传承自己先祖创造的文化,这是不合适的。

    风水学说有三个前提为立论基础:一是经过选择比较,某地比其他地方更合适;二是按照风水原则选址,就能找到如意的吉祥宝地;三是风水宝地一旦选定,住在此地之人或后代就会得到荫护福佑,并顺利健康,从而避凶免灾。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化研究所教授韩增禄:中国的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古老的风水学说就是易学智慧影响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论,也是古代的地理环境理论和环境心理理论。风水学说大体分为两个层次:在实用层次上,蕴含着前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建筑经验的总结;在理念层次上,大量吸收了易学哲学的观念和理论,而且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风水学说中有价值的内容,称之为关于天然自然环境的环境易学,关于营造人工自然环境的建筑易学。鉴于在周易文化中易学与占术的本质区别,建筑易学不同于以往在历史上所形成的那种鱼龙混杂的风水学说。算命和风水是两回事。风水是地理环境理论,大量吸收了易学哲理,不是迷信。风水注重地理环境,最重要的是方位问题,“辩方正位”、“察阴阳、辩方位”是风水中的重要原则。建筑物要“背山、面水、向阳”、“前要照、后要靠”、“凡宅不居草木不生处”、“凡人家屋角不可漫街,主招诉讼”等思想,今天仍有积极作用。我们一边在说“风水宝地,人杰地灵”,而一会儿却又在说“风水迷信,骗人炕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来研究风水,对其去粗存精,扬弃和发展。

    易学哲理的核心是崇尚和追求和谐,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境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构建和谐的人居自然环境,是历代中国建筑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在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尊重历史文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辩证思维,反对极端倾向的宗旨下,应用易学文化来准确理解风水,用科学知识来清理风水,用科学方法来评价风水,而不是把风水笼统地视为迷信或科学,从而使建筑风水文化与时俱进地为城乡建设服务,这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