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做美无锡老城的水文章

发布时间:2019-02-01 08:00    阅读量:141

做精做美无锡老城的水文章

 

  如果说“无锡充满温情和水”已经构成了无锡形象的品牌,相信,这水文章也一定是温情的。温情的水不是长江滔滔,也不是黄河滚滚,这水,有水墨画里的缠绵,也有水乡枕梦的甜美,甚至它可以有那么一点阿炳《二泉映月》的伤感。如此这般,也就勾勒出了无锡山水城廓的独一无二。

  不得不承认,无锡的城市规划走过一些弯路,至少曾经有过短视,就近与苏州相比,老城的保护略显不足,也导致老城区的面貌处在一个老不老新不新发展空间小的尴尬境地。近十几年,随着太湖新城的崛起与发展,以及主城区域的向外围拓展,是时候可以精心打造一下老城区的面貌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笔者认为需要着力做好环城河水岸文化的策划和建设。

  对于老无锡人来讲,所谓的“无锡城”,就是解放环路一圈以内的城区,而围着解放路的就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护城河。这是现成的而且特别能体现无锡特色的水文化品牌。但当下面貌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沿河缺少具有水乡韵味的统一规划。如果说从南门妙光桥到东门亭子桥一带还有相对集中的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外,其它河段两岸,基本只有零落的或一桥或一亭的装点;二是两岸辐射的无锡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整合开发不足,没有形成共享效应,比如钱锺书故居、顾毓琇故居、薛福成故居等,未能与古运河风光带同步设计和开发;三是河道本身的净化包括沿河两岸能呈现江南烟雨气息的绿化美化投入压力巨大;四是丰富的无锡水文化历史的挖掘和开发利用,也有很大的空间。

  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设想,如何做好老城护城河的水文章,不妨在以下三个方面“动笔”:

  首先是大手笔规划。17日无锡日报时评版上刊载的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孙志亮先生《塑造城市特色 建设山水城市》一文中,重点透露了沿古运河发展的规划,但是如果仅仅立足于“码头文化”,发展的前景乏力,最多可以成立一个点状的博物馆,留下一点历史的印记和痕迹。文化如果不能源远流长,就必定式微。码头文化的应运而生,完全是民生的客观需求。没有需求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大手笔的规划,既要站在历史的原点,还要切合现实的可能性,更要有发展的远见。为此,规划切忌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更不能以追求政绩为目的。笔者曾经在市中心崇宁路上住过10年,记得那时候有一条规定,崇宁路沿街建筑必须具有江南“古建筑”风格,后来这一条规定不知道什么时候不了了之了。最终导致一条“小娄巷”被逼仄于高楼大厦的缝隙里,至今没有恢复元气,事实上也很难恢复元气,抬头就是摩天大楼的压迫感从四面八方涌来。市委市政府要有大手笔规划的胸怀,设计大师们要有这个勇气。

  其次是大圈子建设。这里的大圈子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实体上的,要打通环全城(环城河)的亲水平台建设。现在有一部分,但是没有全程,现有的也不时出现断头路。亲水平台不止亲水,更重要的是亲民,基本上成为附近居民健身散步的最好选择。最近两年的元旦迎新年大型竞走活动也有路径设计在亲水平台上。能够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设施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这一条必须去完成。相信如果能够连通整个环城,一定是全无锡人民的福祉。另一层是无形的,即实体建设所具有的辐射力,不能搞封闭建设,要与环城内圈与外围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商业资源、交通设施等形成四通八达的捷径,从而使得整个老城区更加的“鲜活”起来,也很有可能减轻城区交通的压力。

  再次是大力气整治。水因清而美。如果仅仅有水,而且是一整条的“泥浆水”,这样的水城对无锡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减分项。运河水环境的整治确实是个难题,但要建设山水城市,这是一道必须下狠心花力气舍得投入去破解的课题。除了清河工程之外,沿岸的绿化也必须做出一番能够入诗入画尤其是能够还原出江南味道的风情来。什么是江南的味道呢?除了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杏花春雨杨柳;除了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也一定得有桃花丁香海棠。现在虽然有很多美其名曰的“古镇”开发,但是无数实例告诉我们,不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和相连接的古镇都缺乏活力。如果环城河能构建出整个无锡老城区的生活圈,必定会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如果说“无锡充满温情和水”已经构成了无锡形象的品牌,相信,这水文章也一定是温情的。温情的水不是长江滔滔,也不是黄河滚滚,这水,有水墨画里的缠绵,也有水乡枕梦的甜美,甚至它可以有那么一点阿炳《二泉映月》的伤感。如此这般,也就勾勒出了无锡山水城廓的独一无二。

                                         (20190114日《中国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