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领域排查出万余名疑似“挂证”人员
建设领域排查出万余名疑似“挂证”人员
建设领域持证人员把职业资格证注册到企业换取挂靠费,平时不干活,办资质时露个面,“一证多处挂”“坐地来钱”的风气在行业盛行。昨从市住建部门获悉,自今年2月起,随着建设领域“挂证”现象整治的全面铺开,我市目前已通过“一对一”联系、平台推送等渠道陆续排查疑似“挂证”人员10000余名,完成约80%的整改率,整治初见成效。
通过出租、挂靠资格证,每年可获得上千甚至数万元挂证费。据在我市某国企工作的“挂证族”朱先生透露,他的一级建造师证3年前通过网上的一家办理挂靠的咨询公司“包挂”在一家房产企业,做申报和资质维护,每年能拿到2.5万元。市住建局负责“挂证”整治的工作人员表示,少数企业拿“挂证”人员去投标做项目,责任主体混乱,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控制,加大了行业管理难度,一旦发生纠纷,挂靠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挂证族”或将承担主要责任。
杜绝“人证分离”,既要用“堵”的猛药,也需要“疏”的巧劲。“根源还在于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企业聘证需求旺盛。”住建人士介绍,目前我市建筑专业人才缺口较为严重,助长了一些企业“用证不用人”来压缩成本。他建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填补人才缺口。此外,“减少一些申报‘硬杠杠’,从源头上压缩‘挂证’空间,可大大减少企业租借从业证书的需求。”
据悉,此次专项整治中,由市住建部门分工对各类“挂证族”逐个排查,确认情况属实后,要求其对照整改意见书进行整改。最近一批待整改人数剩下2000人左右,超过8成的疑似“挂证族”通过注销、纠正社保关系、变更注册单位等方式实现“人证合一”。“预计9月份在自查和排查阶段结束后,对于仍未整改的个人和企业,各级主管部门将进行相应的处理”。
(2019-08-15《中国无锡》)